第(3/3)页 他知道,今日之事很可能关系到孙氏基业的未来。作为孙坚长子,他从来都知道,自己的父亲并不满足于区区长沙太守的职位,他心里装的是整个荆州,甚至是天下! “等等!”孙坚开口叫住了鲁肃,目光盯着对方一阵打量。 一开始他怀疑鲁肃是袁术派来的人,目的是试探他有没有异心。可是想到这人是跟着周瑜来的,以周瑜的出身与性格,不至于被袁术驱使。 再三权衡利弊后,孙坚直言道:“吾欲图荆襄九郡!” 鲁肃转过身来,毫不避讳的迎着孙坚的目光:“将军眼中为何只有荆襄?且不说荆襄士族并不欢迎将军,袁公就不会放任将军取得荆州。” “那依你之见,吾当如何?” “江东六郡人口充足,粮草富庶,且有长江天堑。刘繇中庸,定无法久守,此乃天予将军之基,将军真的不想取而代之么?” 任何一个谋士在建议取一块地盘时,都会尽可能的方法它的优势。 比如当初郭嘉在建议刘备选择并州的时候,说的是并州军强大的骑兵,以及将来攻取司隶与关中时的便利,却只字不提它人口与经济的缺点。 而如今鲁肃说起江东,也同样说的是它的富庶,以及长江天堑,却没有说他的缺点。 长江天堑阻隔了外敌入侵的道路,却也影响了自身的扩张。 最重要的一点是,江东缺马,尤其是健壮的战马。哪怕孙坚再怎么擅长练兵,如果他去了江东,他麾下的骑兵永远无法跟中原,边关铁骑争锋。 只能坐拥天下第一水师之名了。 所以,孙坚从未想过要以江东为基,这是个人喜好使然。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军队弱于其他诸侯,也清楚一个问题,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,他注定无力参与中原纷争。 荆州虽然同处南方,但至少还有办法获取战马。 不过如今转念一想,周瑜的家族是庐江名门,如果能过得他的支持,入主江东将会顺利许多。 孙坚虽然想通了,面上却故作叹息:“江东六郡亦是士族遍布,取之谈何容易。” 鲁肃和周瑜是何等人物,岂会猜不到对方的心思,于是纷纷表态。 “将军若有心入主江东,在下愿竭力相助。” 于是几人又开始筹谋如何取信于袁术,并于未来借助他的兵马,粮草攻取江东。 …… 女婿误伤了老丈人是何种心情,看看此刻的刘备就知道了。 刘备得知此战的结果后,不禁感慨:“可叹孙文台一世英雄,竟被袁术用来当成挡箭牌,可惜了这些江东精锐了。” 不过他随即又意识到,原来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到了这等地步。当初平定黄巾之乱时,他对孙坚麾下能征善战的江东军十分羡慕。 而如今,自己却已经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军队,坐拥两州之地,而这仅仅几年光景罢了。 众人只以为他这是英雄相惜,并未多想,更不知道自家主公已经惦记上孙文台家还是娃娃的幼女。 张飞点了点头,心中也对孙坚领导的江东军十分认可。 “要不是江东军拼死挡住我军,我早就把袁术和曹操的人头摘下来献给大哥了。” 这话有些夸大其词了,不同于董卓,曹操和袁术对铁浮屠早有防备,已经事先安排好了接应的军队。 即使没有孙坚,他们也最多只能击败敌军,想要一战定乾坤还是很难。 赵云也道:“若非孙坚的部将阻拦,末将定能斩杀其子孙策。” 他是大战结束之后才得知那小将原来是孙坚之子,早知道的话,他一开始就会全力出手,不至于让这份功劳飞走。 刘备闻言不禁愕然,原来不止打了老丈人,就连大舅哥也差点被打死。 要不要让他们以后面对江东军的时候收敛着点? 只是,他却不知该以何种理由,去要求麾下将领对敌人手下留情。 刘备第一次发现,原来重生也有着诸多烦恼。 这时又听典韦说道:“原来那小子是孙坚的儿子,早知道我就上去帮子龙的忙了。” 高顺也是欲言又止。 刘备愣了一会儿,笑道:“我与孙文台毕竟朋友一场,这大侄子还年轻,诸位下手不必太重。” (本章完) /135/135601/32190304.html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