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回:得长寿萧皇后升天,送灵柩房玄龄归西-《大隋王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护灵队伍一路前行,过了洛阳,准备乘船走运河,但是此时大批的渡船汇集河道,一时堵塞,岸边有不少官军正在清点船只。

    一个熟悉的身影姗姗而来,虞昶定睛一看,来得不是别人,正是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。说起这位前朝的将领,不由得想起隋将薛世雄,此时的薛万彻早已归顺大唐,已是人过中年的老将。

    虞昶作揖问道:“薛老将军,幸会幸会。”

    薛万彻拱手还礼,望了一眼棺椁,一看是三品等级护葬,便问道:“侍郎大人,护卫棺椁不知是哪位王公?”

    “这是前朝皇后萧娘娘的棺椁,下官奉旨护送棺椁,送往江都与隋炀帝合葬。”

    “哦……”薛万彻一愣,提及萧娘娘,老将军万千往事不由得重回心头,感慨万千,薛万彻两手抱拳,深深向萧珺棺椁躬身一礼,以表敬意。转过身对虞昶说道:“末将本当为萧娘娘灵柩让出河道,但是皇上遇在贞观二十二年二月讨伐高句丽,河道运送粮草辎重紧迫,只能请大人护棺椁走陆路了。”

    虞昶道:“这到无妨,下官只是感叹,自隋朝大业年间至今,屡征高句丽,真是令人无限遐想呐。”

    薛万彻也感叹道:“但愿我皇洪福,能大破高句丽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下官祝老将军马到成功。”虞昶与薛万彻互致谢意,便道别离去。虞昶率领灵柩只能改走陆路,前往江都。真可谓:

    战船猎猎入北寒,历年东征未曾完。

    前朝白骨仍露野,今朝征服又艰难。

    江都隶属扬州府,工部侍郎虞昶一路东去,走了陆路许久才能扬州,先前以后快马送到诏书,得知萧娘娘灵柩被护送到此,扬州府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迎接,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百姓也夹道相迎。

    隋炀帝杨广一生,大量的时光都是在江都行宫度过,这让江东百姓十分拥戴,虽然杨广有负天下百姓,但当地百姓把杨广视如自家栽培的天子一样,颇有感情。萧珺回扬州合葬,自然也让江东百姓十分赞赏。

    到了扬州府,虞昶打听起隋炀帝的旧坟,扬州府虽然大张旗鼓地迎接,但是隋炀帝的旧坟在何处却少有人知,虞昶按照房玄龄交给的册子,亲往当地查实。

    当地多年历经变迁,与房玄龄编撰的方志册子,相差甚大,当人虽然对隋炀帝家喻户晓,但是隋炀帝坟到底在哪却一直没有打听到,走了一家又一家,一户又一户,始终没问到个究竟。

    虞昶失落的坐在一处草地上,对周边几个侍卫说道:“要是找不到隋炀帝墓的下落,这个年咱可就要在扬州过喽。”

    几个侍卫正在抓耳挠腮,忽然有人喊道:“大人,大人,有着落了!”

    众人扭头一看,正是虞昶身边的主簿贾老七,虞昶仰着脖子问道:“老七啊,快说说有什么消息?”

    贾老七粗喘两口气,走到近前,双手扶着腰说道:“前边有个瞎婆婆,人称魏氏,据说当年在隋宫里面给娘娘们作过女官,这老太太知道些隋炀帝坟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“哦?果真如此,速带本官去拜访。”虞昶兴奋的站了起来,一把抓住贾老七的手腕,兴致勃勃地说道:“人在哪里,快带我去。”

    众人一起来到魏氏老太太的家中,看这家光景并不富裕,陈年老旧的摆设,可见家境平常。

    魏氏发髻斑白,岁数也有七十岁的年纪,双目失明,孤身于此,平日里多靠乡邻周济度日。

    众人说明来意,虞昶便与这魏氏谈起了前朝的一些往事,魏氏说道:“老身当年是萧皇后的女官,给宇文述大人还送过布鞋呢,后来江都宫变我乘乱逃出,下嫁到这个村子。”

    虞昶问道:“下官听说,隋炀帝的棺椁几经变迁,可是实情?”

    “确是如此,想当年宇文化及叛军北上,只是在雷塘草草掩埋,后来陈棱将军平贼屯住江都,在吴公台给隋炀帝举行了像模像样的迁坟,我还跟着乡亲们去围观呢。”魏氏道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虞昶点了点头,又问道:“那吴公台的坟冢又是何时没的?”

    魏氏道:“后来唐主统一天下,吴宫台又遭焚毁,大概是武德五年又把炀帝的坟迁回了雷塘,老身也曾去祭悼过;等到了贞观初年江淮洪水,估计老坟也被土石掩盖了,所以大人还需到雷塘去寻墓。”

    听了魏氏老太太一番讲说,虞昶下意识从衣袋中拿出了房玄龄交待的小册子,按照上面记载一看,和魏氏说的几乎相同。

    虞昶大喜,对魏氏作揖道:“老人家说的与官府记载几近相同,还望老人家带路,帮助寻找炀帝坟墓。官府绝无亏待。”

    魏氏老太太点了点头,毕竟此番是将萧娘娘与隋炀帝合葬,也算完成这位前朝故人的一个夙愿。幸亏有魏氏,回忆引路,终于在公元647年冬天,隋炀帝、萧皇后夫妻离散二十九载后,在扬州得以夫妻合葬。这才是:

    江都旧事国难劫,二十九载夫妻别。

    重逢合葬黄泉聚,才得圆满少悲切。

    虞昶完成了萧皇后与隋炀帝的合葬要务,心中暗喜,只等着回京面见房玄龄,等着朝中封赏。这件事在外人看来,算不上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,但在虞昶眼里可非同一般。

    前文说说过虞昶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子,虞世南无论才学政历,都是当朝大儒,可这位虞昶公子,就恰恰相反,才能平庸,碌碌无为,要不是仗着老爹的人脉家底,早就混迹落魄了。所以在朝中也只能从事工部的差事,跑跑颠颠。

    这次合并隋炀帝与萧皇后墓葬,虞昶觉得这是自己平生最大的作为,又是当朝首付房玄龄举荐,自然要到房玄龄那里请功。

    回长安的路上,已经是到了贞观二十二年,唐太宗正准备御驾亲征高句丽,大道上依旧茶水马龙,粮草辎重向北方运送,络绎不绝。虞昶虽然急于回京报功,但也只能给北伐军队避开要道,所以又延误了些日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